一位共产党人的风采—记原万德区公所民政助理员孔祥美二三事 |
作者:万德镇纪委 朱传坤 来源:区纪委 上传时间:2016-04-04 |
廉洁勤政,乍一听是身居要职的高官干部的事,对基层的工作人员来说是遥不可及。其实不然,“廉洁勤政”近在咫尺!因为它可以是正义,可以是诚信,可以是进取,可以是勤勉,两袖清风,一身正气……这样的事,这样的人,我们身边就有。 在长清区万德镇就曾出现过一位廉洁勤政的模范老党员,他的名字叫孔祥美。 孔祥美,男,1922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胡官镇坟台村,1949年5月参加工作,195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初中文化。1958年万德人民公社成立时,有着丰富土改工作经验的孔祥美同志,由齐河县调往长清万德担任万德人民公社政府秘书,以后历任万德区公所政府秘书、民政助理员,1985年3月离休。 孔祥美同志参加工作初期,正是新中国刚成立,为消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败影响、纯洁革命队伍,全国大力开展了“三反”、“五反”运动,经过战斗的熏陶和洗礼,土改运动熔炉的锻炼,孔祥美同志成了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,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从此开始了廉洁勤政的一生。 他忠诚党的事业,工作勤勤恳恳,他上过私塾,酷爱书法,小楷字体是那么的公正。字如其人,工作中利用书法特长,规范档案,建章立制。他为人清正廉洁,不徇私情,严格遵守党的各项规章制度,严于律己,严于修身,廉洁自律。他不善言谈,不苟言笑,只是踏踏实实地去工作。因为离家远,他吃住在单位,周末也成了他工作时间。可以这样说,一年365天,他能工作360天。他常常被派往驻村工作组,到周末再处理正常业务工作。 孔祥美任人民公社政府秘书时,镇驻地 8公里外的大刘村是他所重点联系的村。他每次步行去大刘村工作,肩上都扛着一副拾粪的粪篓,来回路上发现有动物的粪便,就挫到粪篓中。孔祥美自己没有种地,并不需要农家肥,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,他朴素地说:“我怕路边的粪浪费了,来回路上拾了就倒在路边老百姓的粪堆上,既服务了群众,再就是清洁了道路卫生。”多么朴实的话语,没有豪言,没有壮举,却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勤政为民的胸怀。 孔祥美任民政助理员时,经常外出去群众家,那时,也没有自行车,全靠步行。一个夏天闷热的上午,他去9公里外的田庄村张大妈家送抚恤金,办妥手续时已是中午,当时无论张大妈如何挽留吃午饭,孔祥美都没同意,最后谎称已在史庄村吃过了。回来路上,饿了,他就坐在路边吃事先自带的干粮;渴了,就趴在小清河边喝口清水。在万南村驻队时,他和群众一起下地劳动,一个水壶,一个书包,一顶竹篾草帽,两个玉米窝窝头或者一个馒头,与群众一起,了解民情,解决群众的困难。他工资不多,那时只有40多元,可还是省出钱来帮助困难群众。村里为他准备饭菜,他从不用。他说:“这得花大家多少钱啊,我离单位近,晚上回单位吃点就行,我是来村里工作的,不是来吃饭的。” 1988年夏天,单位打电话想让他为全镇各村写村碑,63岁的离休干部孔祥美,二话不说就答应了,义务为全镇75个行政村、6个自然村撰写81个村碑,这项工作整整费时2年,他没有收取一分的报酬,直到人生的晚年,仍坚守着那一份廉洁。他的书法作品《出师表》,至今还有好多人珍藏着。刚劲有力的字体,是他人生的最好诠释。 要说廉洁勤政,老孔同志就是榜样,他从不为自己谋过一点利益。到退休时,他的孩子仍在农村种地劳动。那时,要为孩子谋份工作很容易,可他说,人要靠自己,在哪里都一样。有人说他傻,他总是笑笑作为回答。 我想,这社会上至少还有这么真诚待人、廉洁自律的好党员,还是给人以希望,让人感动。再联想到现在的我,虽然只身处一个基层的小岗位,也应当时刻牢记这“廉洁勤政”,尤其基层纪委,要做好纪检工作,更需要廉洁自律、洁身自重,切切实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! 在任何有竞争的地方,我们都应该廉洁地做每件事。成绩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,这样的成绩也是最有意义的。让我们遵守廉洁法则,携手共建美好的家园,让廉洁文化永存心中! |